面对毒品千变万化的“外衣”
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
不要被各种噱头和名字蒙蔽
更不要轻易尝试
我们要学会擦亮眼睛
警惕娱乐场所陌生人给的东西
拒绝来路不明的食品饮品
新型毒品
都会伪装成什么?
“上头电子烟”:外表与普通电子烟相似,但烟油里却添加了合成大麻素。比传统毒品大麻更易成瘾,危害更大。轻则头晕呕吐、精神恍惚,重则休克窒息,甚至猝死。
“咔哇潮饮”:制作原料中含有“γ-羟基丁酸”,属于新型毒品。滥用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呕吐等症状,与酒精并用会加剧危险性,甚至会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
“邮票”:“邮票”主要成分为麦角酸二乙酰胺(LSD),是一种新型毒品,只需很小的剂量就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致幻感。
“聪明药”:“聪明药”,也被称为利他林,其中含有“哌醋甲酯”。“哌醋甲酯”是国家列管的一类精神药物,作用机制与冰毒相同,不仅成瘾性极大、副作用强,还可能抑制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
“减肥药”:中含有伪麻黄碱成分的“减肥药”是受有关部门管制的药品,也是制作冰毒的原材料之一。长期大量服用会使人头晕恶心、食欲减退,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
“可乐”:伪装成“可乐”的是一种由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毒品混合而成的新型毒品。其外包装跟普通可乐很像,喝完会产生幻觉,全身高热发狂。
“跳跳糖”:这种“跳跳糖”遇水即溶、即冲即饮,口味与各种饮品混合后都不会发生变化,甚至香味都相似,但后劲很强,喝一次大脑连续两天都会处在兴奋当中。
“饼干”:一些犯罪分子将毒品混在烘焙原料中,制成了曲奇饼干的模样,以躲避公安机关的盘查,方便运输、售卖,让人防不胜防。
毒品危害要牢记
吸食毒品后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损害。产生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症状。
吸毒特别是静脉注射,常会引起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律失常、血栓性静脉炎、血管栓塞、坏死性血管炎等。
吸毒者为达到目的会不择手段,从而失去了正常人应有的自尊和道德观、伦理标准,整日沉溺于毒品的幻想之中,造成了精神空虚、人格低下,因而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面对毒品
8种心理要不得
好奇心理:好奇心理是吸毒群体最常见的心理表现之一。许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往往是在某些场合看到别人吸毒或者在别人的诱惑下,觉得吸毒新鲜、刺激、好玩,抱着试试看的好奇心理而沾上毒品,并逐渐深受毒害而不能自拔。
刺激心理:刺激心理是指吸毒者企图通过吸食毒品来寻求精神刺激的心理状态。抱有这种心态的往往是这样一些人:遭受挫折打击后一蹶不振的人,深感生活无聊的人,梦想事业有成却经常不如意的人,而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冰毒等毒品却能让人在瞬间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感,暂时弥补他们的空虚感。调查结果显示,67.4%的吸毒者曾体验过这种感觉,并由此走上吸毒的道路。
即乐心理:即乐心理是指吸毒者把毒品作为及时行乐的一种工具。抱有此种心理的人或文化素质较低;或自以为看破红尘;或人生目标较高,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而无所适从,他们抱着“今朝有毒今朝醉”“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借助毒品来麻醉自己、回避现实,获得短暂的解脱和满足。
依赖心理:依赖心理是指吸毒者对毒品产生的强烈的依赖性,也叫成瘾性。这是毒品区别于一般药物的重要依据,其中以海洛因的毒害性和成瘾性最大。据调查统计 发现,86.7%的吸毒者在停止吸食、注射毒品36小时后戒断症状反应剧烈,吸毒者因依赖毒品而无法控制自己,往往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毒品,满足吸食的需求,即便被强制隔离戒毒后,成瘾的心理也很难彻底去除,复吸率高达90%。
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指吸毒者心存可以侥幸逃脱的心理。调查结果显示,70.6%的吸毒人员就是认为吸一次或吸几次不可能被抓住,才冒险一试再试,最终难逃法律制裁。
冒险心理:冒险心理和侥幸心理有所类似,但却更进一步,是指那些既吸毒又贩毒的人员受到巨额利润的驱动,甘愿去冒被法律制裁的风险。由于毒品犯罪是“一本万利”的“行业”,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即使只有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成功概率,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去冒险。
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吸毒者因情绪影响而做出的与社会道德规范相反的行为的心理表现。此种心理在青少年毒品犯罪中最为普遍。在18周岁以下和18-25岁两年龄段的吸毒人员中进行调查,具有此种心理的人员高达57.1%。
绝望心理:绝望心理是指吸毒者在身心受毒品伤害后造成无法挽救局面时极度失望的心理状态。吸毒者有时主观上也想尽快终止这些不良行为,远离毒品,因成瘾较深,戒毒在客观上又比较艰难,从而产生难以摆脱的绝望,对生活和前途完全失去信心,甚至想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绝不是一句口号
它是一场人民战争
需要全社会的人共同参与
抵制毒品
坚决对毒品说“不”!